风起陇西:陈恭乃双面间谍,复盘“街亭案”,可以得知三个真相! - 村长吧影院

风起陇西:陈恭乃双面间谍,复盘“街亭案”,可以得知三个真相!

来源:人气:0更新:2022-05-04 20:46:02

原标题:风起陇西:陈恭乃双面间谍,复盘“街亭案”,可以得知三个真相!

在《风起陇西》的16集中,出现了一个惊人的反转,陈恭居然与柳莹接头了!

柳莹的身份,之前剧中已经交代过了,是潜伏在蜀国的魏谍。如此一来,与柳莹接头的陈恭自然也是魏谍了,也就是说陈恭的真实身份双面间谍。

那么在此基础上,就有必要重新复盘“街亭案”了,而且可以从中得知三个真相。

“街亭案”的真相

之前荀诩一直认定,“街亭案”的情报是在送达司闻曹之后,被“烛龙”所替换。不过这是建立在荀诩对陈恭绝对信任的基础之上,可是如今看来,荀诩是所托非人了。既然陈恭是魏谍,那么“街亭案”的情报大概率一开始就是假的,根本就没有人从中调换。

展开全文

至于“烛龙”高堂秉手中的密语雕板,多半也不是趁孙令不备偷偷复刻的,而是陈恭提供的。目的并非让高堂秉窃取情报,毕竟陈恭是魏谍,其向蜀国传递的情报根本没有窃取的必要。换而言之,高堂秉手中的密语雕板,最大的作用就是替陈恭“背锅”。

之所以需要高堂秉“背锅”,原因很简单,就是为了彻底“洗白”陈恭。从理论上来说,能够接触到密语雕板的只有三人,冯膺、陈恭以及孙令。如果没有在第四人那里发现密语雕板,那么三人依旧有嫌疑,陈恭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易坐上西曹掾之位。当然了,关于陈恭的真实身份,高堂秉多半是不知情的。

除此之外,通过郭淮与郭刚的对话,验证了一个人的身份——冯膺。魏国绞尽脑汁将陈恭推上西曹掾的位置上,所图就是能够掌握蜀国的重要情报,以此立于不败之地。这说明在陈恭之前,没有魏谍坐上曹掾或西曹掾之位,间接佐证了冯膺并非魏谍。

“英雄救美”的真相

当初在返回蜀国的途中,荀诩偶遇柳莹遭歹人袭击,于是便出手救下了柳莹。当时就有人猜测,柳莹是魏谍,结果真的是一语成谶。不过大家可能都忽视了一件事,身为魏谍的柳莹,为什么会与荀诩不期而遇呢?

如今看来,定是陈恭透露了荀诩的行踪,而后再由柳莹假借被“英雄救美”接近荀诩。此举是想利用柳莹的美色,博取荀诩的信任,以此窥探司闻曹的情报。与此同时,个人推测,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。万一陈恭遭到了怀疑,估计柳莹会不惜主动暴露身份,然后顺势攀咬荀诩也是魏谍。这样一来,便可暂时保全陈恭,起到舍车保帅的作用。

只是没有想到,冯膺会把柳莹引荐给李严,怕是打乱了魏国原本的计划。显而易见,对于身为魏谍的柳莹而言,李严的利用价值更高。只是不知道,荀诩会不会因此躲过“美人劫”,避免遭人栽赃嫁祸的命运。

“双面间谍”的真相

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想法,认为陈恭并非真正的魏谍,这一切只是一出反间计。可是关于这种猜测,又没有任何的证据,仅仅是直觉而已。但客观而言,这种猜测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,而且是两处:

1.在“街亭案”爆发之初,司闻曹基本上认定陈恭已经叛变,故而决定锄奸。这个时候,冯膺偏偏选择了荀诩,下令由其来完成这个任务。表面上来看,冯膺对陈恭叛变一事存疑,所以派遣与陈恭关系匪浅的荀诩去执行任务。为的就是希望荀诩能够手下留情,给陈恭一个辩解的机会, 以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。

可从眼下的形势来看,冯膺此举相当于助攻陈恭了。试想一下,假如冯膺派出锄奸的不是荀诩,此时的陈恭早已身首异处了。更为关键的是,荀诩不仅相信了陈恭,并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策应陈恭。若是没有荀诩的帮助,陈恭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,这恰恰是最不合理之处。

一旦冯膺所派之人不是荀诩,陈恭的计划又该怎么继续下去呢?或者可以反过来问,陈恭怎么知道冯膺有一定会派荀诩来呢?在已知冯膺不是魏谍的前提下,这个答案想必不难猜,冯膺极有可能跟陈恭有着不为人知的谋划。

2.据孙令所说,冯膺一向是不近女色的,可为什么会中了柳莹的“美人计”呢?

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,假设冯膺没有中“美人计”,荀诩不可能有机会伪造文书。荀诩拿不到文书的话,陈恭的计划自然也不会成功,这之间构成了必然的因果关系。这样一来就过于巧合了,冯膺的两次反常之举,皆在无形之中成为了陈恭的助益。借用《神探狄仁杰》中的话,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巧合,所谓的巧合只不过是有心人故意为之罢了。

结语

可能有人会疑惑了,既然“烛龙”高堂秉已然浮出水面,还有必要如此吗?唯一合理的解释,蜀国内部还有级别更高的魏谍,陈恭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找出这条“大鱼”。

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。

责任编辑: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