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演艺圈潜规则?主角靠人气和背后势力?解密韩剧7 大产业秘辛 - 村长吧影院

韩国演艺圈潜规则?主角靠人气和背后势力?解密韩剧7 大产业秘辛

来源:人气:0更新:2023-09-05 16:36:27

韩剧在国外占有着巨大的市场,甚至在国内也是不少追剧迷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,20几年了,韩流却没有退烧的迹象;愈来愈多影视作品,以剧本的深意、画面的质感、演员的才华,一次又一次骗了我们的眼泪、陪伴我们每个无聊的夜晚。但你是不是也时有耳闻,那些关于韩国演艺圈的「阴谋论」?回顾近年几起大事件,《月升之江》 金志洙 卷进校园性暴力丑闻、 《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》徐睿知被控恐怖情人……而这些事件所引起的舆论风向和后续爆料,不禁开始猜测是大时代的变革?还是缜密的破坏计划?在政府与财阀撑起的韩国演艺圈,有太多太多答案无从得知,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产业秘辛,试着去窥探:



1. PD 是什么?在编制上是隶属电视台还是制作公司?

PD 过去指的是制作人(Producer)加导演(Director),现在多指总监、监制(英文仍是Producer)。早期韩国电视台PD 多半为文科出身,专长为创意企划,再从经验中学习导戏,而科班人才多去从事电影导演,加上早期戏剧多采棚内三机拍摄,类似情境式综艺,画面构图并不复杂,因此经常是制作人兼导演,负责选材与导戏,一人多用。 如今的PD 可以视为是剧组的总指挥,负责号召人才、组织剧组、控管预算,与负责导戏、选择画面的导演职责分开了,而目前一部韩剧多为三位导演共同负责。



一开始PD 隶属于电视台, 然随着知名PD 越来越多,PD 便与演艺人员相同,是有经纪公司的, 可以根据不同状况需求与各家电视台、制作公司合作,编剧也是类似的状况;也有部分知名PD 或编剧会自组公司,甚至也能入股领分红,不单只是拿一次性酬劳。如此方式也能促进人才流动,不被单一公司限制发展,这也是韩流何以兴盛的原因之一。


2. 呼声高的演员会被剧组纳入考量吗?韩剧是如何选角的?


呼声高的演员未必会被选中。网络上的讨论确实会是剧组选角的一个参考,但此阶段更重要的是炒热话题,为戏剧做 第一波的宣传,制作公司偶尔也会丢出一些人选来测风向。 而剧本究竟有无送到哪位演员手上,业界人士都会知道。


韩国极为重视资历与辈分,选角一定会从男女主角开始,人选确认后,才会选男女配角及其他角。选角会考量剧情角色的设定、演员的形象等,也和经纪公司、制作公司的合作有密切关系。 投资方大多会先推自己旗下的演员出演,除非是像《阳光先生》这类重金打造的大戏 ,才有可能寻找他家更合适的演员。

一般来说,电视剧的一线演员比较少接配角角色, 但也会有像李栋旭这样,以一线男星的身分接任《鬼怪》男配角的状况发生 ,不过,考量到金银淑编剧笔下的男一、男二戏份往往同样吃重,加上《鬼怪》的男二设定对当时的李栋旭来说,是有挑战与突破性的角色,他会接下来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。

3. 韩国影视圈潜规则?

这得从韩剧的剧种谈起,无线台的主力是周一到周五每天播映的日日剧、晨间剧,而我们经常看到的16 或20 集的剧集,是为了填补周间、周末晚上时段用的。以16 集的短剧为例,一般来说是拍完八集就要上档,意即1 到8 集播出时,剧组及演员也紧锣密鼓的拍摄9 到16 集,时间上是非常赶的,超时工作、熬夜赶拍是常态 ,一周更新二集大概是剧组拍摄极限。


至于为什么是16 或20 集呢?这是为了配合「起承转合」的模式,每一部分大概二周(4 集);在电视台时代也有收视率的考量,八周(16 集)比较有时间发酵。

过去,边拍边播是为了看观众反应来决定结局,编剧往往写好多个结局,待剧集播映发酵后,才定调结局走向。如今串流平台兴起,观众未必是on 档追剧,这样的拍摄模式确实有检讨、改进的可能。 《机智医生生活》一周只播一集,第一季只有12 集的做法,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配合合法工时,申元浩导演此一措举虽引发部分业内人士不满、认为破坏 不成文规则,却也因为申导的地位、 份量,使这件事得以被广泛讨论,进可能有带动风气之效。

4. 要如何成为韩剧编剧


成为编剧的途径有两种: 其一,进到知名编剧开设的公司,从助理编剧开始磨练起。 一般来说,名编是无需撰写剧本细节的,只负责基本人物设定、重要对白;助理编剧则负责撰写各种细节,包含场景、服装、走位动线、情境效果、置入性行销等。对助理编剧而言,这样的训练方式会累积强大的基本功,未来也有机会以「O编徒弟」的名号出道;另一方面则受限于繁重的工作,难有时间构思剧本。 即使如此,透过这样方式出道并缴出亮眼成绩的编剧仍大有人在 ,《爱上变身情人》编剧林回音、《请输入检索词WWW》编剧权度恩、《奔向爱情》编剧朴诗贤等,都是名编金银淑的助理出身。


第二种方式是参加电视台举办的剧本大赛,三大无线台及有线台都有类似比赛 ,条件稍有不同。以有线台tvN 为例,其剧本大赛会设定主题、要求撰写独幕剧,赛后会将得奖作品拍成系列剧集;无线台则多募集短剧剧本,题材特别的剧本容易获得青睐,却不易成功开拍,例如以职业棒球为主题的《金牌救援》,就是2016 年MBC 电视台的大赛首奖,沉寂三年后才获SBS 电视台选中拍摄。大赛目的在于提供舞台给新人编剧,获奖作品不一定会由原电视台制作拍摄。


目前业界人士与演员们大多只看第一集剧本,便决定是否进行拍摄 ,如何在少量篇幅中吸引目光,成了编剧的重大课题,这也是电视台大赛要求撰写独幕剧或短剧的原因。韩剧《浪漫的体质》三位女主角即是电视编剧、纪录片导演及戏剧行销,剧情写实,用来理解韩国电视圈的工作内容是不错的选择。


5. 置入性行销(PPL)怎么来的?能达到广告效果吗?

韩剧的PPL 从无线台开始就有,而且一直在进化,一开始是受到无线台不能插播广告的影响,所以商品的广告置入就直接放到戏剧里了,而后串流平台兴起,以剧本方式自然呈现PPL 自然成为广告主力。


韩剧的PPL 价码很清楚明确,最便宜是的是单纯品牌LOGO 在每集结尾credits 画面露出,大概台币一百万就能置入;最昂贵的则是让戏中主角直接使用产品。 PPL 是有规范的,只能占整出戏长度的5%,却常受广告商指定而集中在最后几集,因为戏剧后段的收视率往往高于前段。


6. 一般来说,韩剧的行销宣传会做哪些事?


通常开拍前就会先释放一些新闻作为前导宣传,先是剧本决定开拍,导演、编剧等话题会在这个阶段讨论。接着是公布选角,依序释出男女主角、配角等消息。 有线台tvN 首开先例后,「读本大会」也变成上映前宣传的必要环节, 让全剧演员齐聚,在记者前朗读第一集剧本,除了能释出一部分剧情供媒体宣传之外,也是演员训练口条、对白的重要场合。


传统的韩剧宣传主要靠电视台资源,仰赖电视台预告曝光,行销预算相对低于电影。海外宣传主要是电视台、串流平台(片商)自行决定,剧组可能会建议行销预算。上档后则靠口碑宣传,端看观众反应,也需要时间发酵,讨论无论好坏,都是宣传的重要环节,最怕没人讨论,这是花大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

7. 韩剧能席卷全球,背后有政府政策支持吗?

「韩剧韩影能成功跟政策有关」一直是台湾人常有的偏见,但事实上韩国政府对于影视的补助非常少,政策层面的限制也早已松绑。 在1980、1990韩国政府还把持影视圈的年代,韩国人是不爱看国片的,多数认为那些内容都是政府政策宣传。直到政府的保护政策解禁,影视必须单纯面向市场时,才取得现在韩流攻占全球的成功。

换言之,韩剧、韩影的成功来自保护政策的瓦解,要如何拍出赢过外国的电影、戏剧?从业人员意识到这个问题,并且意图进步、改善,才有机会创造成功。《寄生上流》为什么会红遍全球?就是因为它不歌颂、不讨好,拍出了韩国社会真实的黑暗面,那是跨越国界,可以取得共鸣、赤裸裸的人性刻画,这才是韩剧、韩影好看的地方,也就是因为内容令人动容、反思,观众才会深受吸引,进而关注韩国文化。

在讨论政府政策与韩流之间的关系时,不能倒果为因, 韩剧、韩影并不是受到政策影响才成功,相反地,韩国政府的补助多是放在「濒临绝种」 的产业,例如舞台剧或出版业,较少投入「发大财」的影视产业,因为人民是会抗议的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