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妇科检查,绑架了你的“羞耻心” - 村长吧影院

别让妇科检查,绑架了你的“羞耻心”

来源:人气:0更新:2022-06-02 23:14:03

原标题:别让妇科检查,绑架了你的“羞耻心”

妇科检查。

有时候光是看到这个词,便会一股脑地涌现一大堆负面词汇——

“麻烦”,“羞耻”,“疼痛”,“尴尬”……

明明是一项正当且必要的检查,却不知为何一步步发展成了女性避之不及、“能不去就不去”的隐晦选项。

这种心态产生的背后,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于生病、看病的“耻感”,也是对于女性检查与部分女性疾病的“污名化”

它既诞生于并未发展完善的“健康观念”,也诞生于某些医院的缺乏人文关怀的“强硬措施”。

如今,这早该停止了。

妇科检查,何时能“令人安心”?

随时随地实时搜索 “妇科检查”这个关键词,会跳出来一大堆真实的“惨痛”经历:

“妇科检查的大夫有的非常令人难堪,你要是害羞一点,他就说: 你不是结婚了吗?

这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医生。

“医生会像审视犯人一般审视我: ‘你到底有没有性生活?’好像妇科问题就一定是性不洁。”

这是从内而外的对于女性疾病的“污名化”认知。

当连医生都如此认为时,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们更是“变本加厉”,将一切女性妇科疾病都视为不洁、滥交而带来的后果。

“为什么不能发展一下降低妇科检查的疼痛感的仪器?都 2022 了,还在用上个世纪的鸭嘴。 你表现出害怕,医生就会不耐烦。

展开全文

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将之视为“耻辱”后连带产生的结果

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,“妇科检查”似乎成为了正常状态下自身感受过的耻感最强的、无助感最强的、“非人类感”最强的一次经历。

以此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抵触、恐惧妇科检查,形成一场 “恶性循环”

得不到应有的专业检查与建议,许多人便会“病急乱投医”,在网上胡乱查找资料,胡乱购买产品,被无良商家钻了空子——

反而让小病成了大病,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
以此,豆瓣上甚至出现了一个 “代表月亮消灭妇检阴影”小组。遭遇过妇检阴影的女孩,会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到这里,也会互相分享关于妇科疾病的经验。

经过一次又一次类似事件重复发生,她们开始讨论——

“为什么我们突然在检查台上丧失了反抗的能力?”

“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羞耻?”

“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恐惧?”

事实上,小鹿也曾向我们分享过一个关于妇检的“阴影”案例。

一次在做妇科检查,不知为什么她的面前就突然出现了一帮实习生“围观”。

“那个情况下,人真的是很脆弱。你是裸着的,已经挂在那儿了,不可能突然一个鲤鱼打挺,翻身爬起来走掉……”

“而且不仅有实习生,外面还有个大电视。还有专家在讲解。”

“指着你的部位吗?”

“对。”

被看见的羞耻,被围观的阴影

实际上,在医院里的“被围观”,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 “明明不应该经历,却不得不经历的”的生活故事。

妇检,是其中混杂了无数负面情绪的、最特殊的一种情况。

被审问,被审视,被批判,被质疑—— 被他人口中的“性经历”所绑架,从而不得不将自己最隐私、也最脆弱的一面的评判权交予他人。

不过,即使不是妇检、也与“性”无关,没有经过事前同意就被随意他人围观,同样会让人感到巨大的“不尊重感”与“不安全感”。

这也是许多人对于“去医院看病”充满恐惧与抵触的原因之一。

小鹿的另一位朋友,就曾经经历过这种 “未经任何允许直接进来围观”的情况。

“前段时间她去做胃肠镜,做到一半麻药劲儿过了,醒了——当时情况很惨,两只手被捆着拴在床沿上,身下的管子还牵着。重点是,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是主治医师跟那帮实习生说:来,大家过来看一下这个痔疮。”

“她觉得尴尬想阻止这一切,就开口说:医生我醒了。医生也被吓到了,没想到这个人会突然醒来。医生愣了一下,说了一句,那你把眼睛闭上。”

现在听上去或许有些好笑,但想象一下那个场景——

刚刚苏醒,生理上处于最脆弱的境遇时,你发现自己被捆绑双手,动弹不得。身旁却站着一大堆的陌生人,集体围观着你最隐晦、最私密的状态。

你们之间毫无信赖感与亲密感,甚至连一声事先的招呼都没打过。

难怪会留下阴影。

类似场景,也会发生在孕妇的生产过程中。有网友曾分享过类似的一幕——

“你被当作教具向所有学生展示,医生一声不吭就把手指伸进来,对着大家说:看,这是开三指。

“那一刻,你好像不是人类,而是某种完成生产的工具。”

不要用逃避来“惩罚”自己

进入疫情时代,我们随时需要提前测核酸,需要承担接触风险,需要预防被弹窗……

“去医院看病”这项选项,以此被套上了一层更麻烦、更复杂的枷锁。

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——或许是因为对于未知的恐惧与不安,或许是害怕被羞辱与被质疑,或许是单纯地不愿面对,得过且过。

那些本就不爱去医院的人,更不想去“看病”了。

但请记住,一定不要因为害怕与恐惧而拒绝看病,而走回老一代人 “讳疾忌医”的老路,甚至是去寻求某些不靠谱的“土方法”。

大王就曾经分享过一个因为家里人“讳疾忌医”,而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。

“小时候脸过敏了,他们就用一个‘土方法’来治——山上的泥巴房子里有很多蜘蛛网,随便一抓一大把,他们就抓一大层蜘蛛网厚厚地敷在你的脸上,先敷差不多十分钟,你就待着别动,然后点火柴烧那层蜘蛛网。”

当时我就觉得不对,我说这个很疼,而且把我的睫毛、眉毛都烧没了。到现在我都觉得我睫毛短,就是因为我小时候烧的。”

“最后也没治好,还是回了家后我妈带我去拿了点药才吃好的。”

被家里的健康观念所影响,小鹿的 4 颗智齿是很久以前在私立医院里一次性拔的——

由于不懂,她完全低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, “从早上 8 点到 12 点多才结束,整个脸都是僵住的。”拔完之后,她整个人晕头转向,还得再坐 5 个小时高铁回北京。

“一路上无论要要干什么,都只能拿手机给别人看。因为说不了话,整个嘴全是血,上下都咬着棉球。”

“上了火车之后突然来了个电话,我无意识地拿起手机就‘喂’了一声。只听得‘咵——’一声,那个血喷得到处都是,背带裤上全都是血。”

也像踩铃评价老一代人对于 “牙齿健康”的看法:

“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非常虚的、缥缈的东西,比如你说他哪儿寒、哪儿虚,他愿意花钱拿中药去调理,动辄 2 万的药也买。但你实实在在的牙坏了,他们就觉得不愿意——这要 7000 块?太贵了!”

实际上,如今无论是对于牙齿健康、对于“土方法”的科学普及;还是大众对于正确“性观念”的建立,医生对患者的“人文关怀”……

一切正在改变。

因此,请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让“逃避”与“找捷径”成为自己面对身体疾病、面对健康检查时的思维定式。

这一次小鹿、踩铃、大王聊了聊“生病”的笑料与心酸,

别忘了打开 【小宇宙app】,评论区参与讨论哦~

产生对于疾病、对于医院的“不安”,这是正常的。但是,我们或许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——

比如,选择或更换更具有安全性与人文意识的医院,提前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;

如果心里太害怕,也可以在去医院时寻找信任的朋友陪同;

在选择医生上多做功课,和朋友们互相交流、推荐合适的医生,或者说在开始前与医生坦诚交流自己的不安。

别把“看病”不当回事儿,也别把“看病”太当回事儿!

你有过类似的“看病”经历吗?

点个 【在看】走出妇检阴影,好吗?

评论区等待你的表态!

关注并为七门点亮星标

每晚9:30,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!

作者:杜叶

视觉:麻瓜

责任编辑:

最新资讯